老通城酒业:大碗喝酒,河南人的江湖

编辑:聂海波发布:聂海波阅读:发布时间:2019-10-21

       河南地处中原,淮河横贯其中一分为二,中原文化博大精深,饮酒风俗尤其独树一帜,淮河南北更有不同。众所周知,河南人善饮善劝,但如若未能亲见则是完全无法体会到当地人喜酒的氛围和心情。此次借促销员培训之原由,我便有幸到访老通城酒业信阳、桐柏市场,一一领略其酒桌上的海量与风范,仅窥其纤毫而已,皆为之叹为观止。

       河南人的热情好客,在酒桌发挥得淋漓尽致。河南人劝酒浸染着一股江湖气质,奉行的是大口吃肉、大碗喝酒。其规矩之严弗如武林规矩般讲究一板一眼,尊卑有序;花招之繁则像是大小门派武功,各具特色且互相沿袭传承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,一入酒桌深似海,来宾们仿佛是一个个初闯武林的小侠客,不知终点的“通关试炼”和“门派纷争”,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,只能咬紧牙关一杯杯地干下直到盟主释放“休战”信号,此次闯荡才算是告一段落。对于宾主来说,祝酒词也是一门艺术。每敬一杯酒,都有每一杯的说辞,人情世故、时事政治、风俗文化,应有尽有。说得如何精彩便也决定了被敬者喝得是否足够甘心与尽兴,语言技术运用巧妙者,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,简直枉披人皮矣。此刻,喝的不再是酒,喝的是“讲究”。而对被敬者来说,宾主每一次开口,犹如琴瑟靡靡之音,既美妙又伤人于无形,杯盏之间便酩酊大醉。论起“花招”,不可不谈“鱼头酒”。“鱼头酒”重点在于鱼头,乍一听以为是鱼头泡出来的酒,其实不然。“鱼头酒”是酒宴的重头戏,一般人们喝到酒酣之时,作为压桌大菜的红烧鲤鱼或其他鱼肴才被服务人员端上酒桌,鱼头对准谁,谁就是今天的贵客,要先喝三杯酒,鱼尾对着的则陪客人喝四杯酒。这叫“头三尾四”。接着吃鱼接着喝酒,对着鱼腹的喝五杯,对着鱼背的喝六杯,这是“腹五背六”。一条鱼虽然不大,但各部位齐全,主人会相继变着花样把鱼眼、鱼脸、背鳍等不同部位敬献客人,分别说“高看一眼”、“给个面子”、“展翅高飞、肝胆相照、”等祝词,请各喝一杯或几杯不等。“鱼头酒”之所以盛行,与河洛文化分不开,传说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前设宴召集麾下所得来,“鱼头酒”也就成为拥戴之义,体现了对客人、尊者、长者的敬意,一直沿袭至今。

       而在桐柏,比起“鱼头酒”,这里讲究的是“2杯酒”。通常酒宴,喝酒者是一人一个酒杯,但在桐柏的酒桌上只摆上2个茶杯大小的酒杯,斟满,由主人与主客打头阵先喝,喝完,不换杯,再次斟满,按照座位顺序依次对饮,如此反复几轮,便可随意选人对饮。如若前面未喝完,后面则没酒可喝。因此,喝酒速度的掌控颇有技巧:快了,时间未到则自然要多喝几轮;慢了,则影响到后面的进程。窥管豹而见一斑,小小的喝酒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是几千年的文化精华,不急不躁,快慢有序,方显人生智慧。

       无论是“鱼头酒”还是“2杯酒”,都只是对河南饮酒文化中小小的一瞥,其背后还有很多我们非当地人未曾见识过的。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,是南北文化的融合,人文风情、饮食喝酒等等均体现出其丰富的包容性。包容文化是开放发展的催进剂,也是全球化进程的主旋律。从儒家的“君子和而不同”再到现代社会的“去伪求真、求同存异”,均一说明了文化发展传承中包容的重要性。正如饮酒一样,一切情意皆在杯中,做人更是如此,用包容化解矛盾与冲突。用肚量和气度理解且融入未知各异的人情和文化,不仅潇洒喝酒,且要潇洒做人。

(文/老通城酒业曾奥宇)

  • 老通城酒业:大碗喝酒,河南人的江湖